成都路径|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成都航空航天加速进击
2023-05-12 18:57:34
航空航天产业既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之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对于成都而言,顺应国家发展大势,立足成都高质量发展所需,这是一个正当其时的战略布局。从国内航空航天产业布局来看,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积淀,成都已占有一席之地——这里是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这里诞生了歼-10、歼-20等大国重器,走出了纵横股份、立航科技、中航无人机等硬核IPO;这里的企业身影不断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高光时刻里……

硬核实力,不容忽视的“成都身影”
成都航空航天工业基础雄厚。作为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坐落于成都市西郊黄田坝,歼-10、歼-20等战斗机正是诞生于此。同样航空工业、航发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集团在成都均设有相关企业。不仅如此,成都还拥有高等院校64所,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得益于老工业基地产业底子,再加之近年来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成都已初步在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产业领域积聚起优势,其中无人机产业发展在规模、影响力和技术积累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这也让众多优质企业集聚于此,在国家航空航天产业配套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成都烙印”。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中航工业成飞制造的成都造歼-20在珠海航展的上空,短短的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同样亮相珠海航展的由四川腾盾科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款大型四发无人机“双尾蝎D”不仅名字超酷,而且实力也很硬核,将执行货运物流、航空播撒等支援保障任务,标志着我国商用中大型无人机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12月27日,东航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这架凝聚着“全国之力”的飞机上,从机头到航电系统,再到机舱娱乐设备、灯光、广播、起落架锻件等,从外到内,从头到尾,都不乏“成都造”。
成都中电十所测控通信系统、运载火箭系统以及发射场系统等多项“成都造”设备与系统,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程护航。
在多年布局和积淀下,随着成都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链,“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航空制造产品体系基本形成,“火箭—卫星—服务”的航天产业链逐步建立。
2023年伊始,成都迎来一个重磅消息——GDP首次突破两万亿,成为第7个进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而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在疫情影响下实现较快增长,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正成为撑起成都经济总量的重要版图之一。据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航空航天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142亿元。其中:航空企业营业收入1054亿元,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航天企业营业收入88亿元。

合理布局,擘画产业升级蓝图
成都力量护航中国航空航天,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而作为突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成都提出打造航空航天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政策要素保障方面,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航空领域重点发展防务整机、无人机、通用飞行器、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航空维修、地面空管设备等领域,全面提升航空整机(含无人机)、发动机和民机关键大部件三大领域研制水平,打造全球知名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航天领域重点发展商用航天、卫星导航、空天互联网等领域,提升航天运载产品大部件、卫星载荷、北斗导航、中小型卫星发射等领域优势,建成航天装备西部制造基地、综合保障基地、产业发展基地。

2022年7月,为加快推动成都市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培育建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成都市经信局发布了《成都市航空发动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征求意见稿)》,从争取国家战略布局、强化产业投资驱动、提升维保支持产品适航取证、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等11大方向为成都市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把握未来方向是发展产业的根本。近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此次优化调整中对“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予以了相应优化和调整。方案显示,成都着力布局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8个产业生态圈,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含“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大飞机制造与服务”3个重点产业链。

初步成势,建圈强链筑牢产业生态圈
战略指引,行动提速。
目前,成都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已形成了头部企业引领、细分领域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其中,成都飞机所、成飞具备歼-X系列、枭龙等先进战机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能力;中航无人机自主研制的“翼龙II”无人机已出口多国,出口量和彩虹无人机并列第一。四川涡轮研究院拥有亚洲最大的高空试验台,承担了大量高空模拟技术研究和试验任务。成飞民机承担了国产大飞机C919、支线客机ARJ21机头研制任务,是国产大飞机机头的唯一定点生产企业;同时承接了波音757尾段、空客A320后登机门等项目转包生产,是国际知名航空企业重要部件供应商。民航二所在机场弱电产品和系统集成方面国内领先,行李自动处理系统“进驻”大兴机场、天府国际机场,打破了外企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此外,在飞行器大气数据系统(航空工业凯天)、航空发动机点火系统(航空工业泛华)、客机通信导航和机舱娱乐系统(中电科航电)等领域优势突出。川西机器厂与川航合作成立川航发动机维修公司,亦具备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能力;锦江机器厂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对直升机实施全部修理的大型维修单位;海特高新、四川国际等企业在整机、发动机、导航、雷达、通信和仪表电器系统维修能力国内领先……

坚实的产业基底之外,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成都主动融入国内外航空航天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步。目前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基本明确、细分领域逐渐精准、空间布局日益稳定,初步形成了青羊总部经济区(整机研制)、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为(商用航天)“双核心”,双流航空经济区、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临空经济)为“双枢纽”,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航空发动机及核心部件)、淮州新城(通航飞行器及航空材料)、彭州航空动力小镇(航空维修及再制造)为“三特色”的错位协同发展格局。
同时,成都在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上,正加快培育创新生态体系,让科创动力奔腾不息。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式获批在蓉建设,将整合资源围绕先进材料、极限性能、智能集成等前沿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研究,实现高端航空装备高效快速研发。全国首个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将围绕适航、航空运输等6大领域16个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验证基地。
更重要的是,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要素,重大产业化项目也在不断向成都聚集,释放出产业集聚的积极力量,不断提升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和完善产业链。

2022年1月18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空客在欧洲之外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落地成都。该项目有利于补强我国航空维修产业薄弱环节,建立完善的航空维修产业体系,融入全球航空产业格局,进一步发挥成都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辐射效应和带动力。
2023年3月,联合飞机集团落地四川,将在成都金牛区与德阳什邡市开展研发下一代倾转旋翼机,计划于2025年完成试飞。该新一代飞行器同时具备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涡桨飞机高速巡航、大航程的特征,能够应用于长距离物流运输以及载人飞行,或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至此,成都的航空工业版图又迎来一个百亿独角兽。
产业推进机制不断健全、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资源加速聚集、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当前,一个瞄准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已经在成都初具雏形。随着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期待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未来继续拼出“新”彩!


来源:蓉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