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
航班替代的议题于两年前提出,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讨论,在去年12月终获欧盟委员会批准,并在今年5月签署生效,成为法国气候法的一部分。
尽管法令更像是政府的表态和“试水”,但也折射出欧洲国家推进航空减排脱碳的决心。近年来,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脱碳意识高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能源转型的主旋律。航空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比例接近3%,并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是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相比其他行业,航空运输碳减排难度更大,因此成为减排脱碳过程中的焦点领域。英国原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BEIS)发布的温室气体转换系数显示,短程航班每名乘客每公里的碳排放为133克,是铁路出行(41克)的3倍多。在此背景下,欧洲无论是各国政府部门还是航空企业,都将减排脱碳作为工作重点和突破方向。
二
减排脱碳对国产大飞机既是竞争压力也是发展机遇
5月28日,C919成功实现商业运营,对波音、空客两大巨头数十年来的垄断形成了“现实威胁”。国产大飞机事业仍处在爬坡阶段,面对全球航空产业新一轮技术迭代,存在因“碳排放”被外部市场排挤的风险。另一方面,无论是氢动力还是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都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低,氢动力技术在制备成本、安全存储和使用上还有较大难度;可持续航空燃料面临着原料收集难、制备效率低,以及飞机兼容性、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在这些领域,我国与西方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航空减排脱碳的新赛道上,我国有实现技术反超从而带动产业整体跃升的机会。总之,国产大飞机减排脱碳既是摆脱西方国家战略围堵的切实需要,也是换道超车的机遇所在。
三
我国大飞机研制起步较晚,但也有产业模式切换代价较小的优势。建议有关部门主导推动,面向未来民航“双碳”目标及早布局,在绿色航空新赛道上赢得发展主动权,抢占未来“零碳航空”市场。在整机项目上,可开展“零碳支线”“零碳公务机”“零碳通航”等预研项目;在航空动力上,开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发动机、大功率电推进技术和氢动力发动机研究;在配套产业上,发挥我国丰富的低碳能源优势,聚集产学研力量开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规模化制备、低成本制氢攻关。通过一系列正向减排设计和新技术的应用,在未来“零碳航空”时代获得后发优势。
建议有关部门主导推动,打好“政策牌”,注重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作用。一是以“四链融合”引领绿色航空发展。通过政策宏观调控作用,激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活力,发挥链主企业优势,拧成一股绳,形成航空减排脱碳相关技术研发、中试转化、产业推广的良性循环。二是借市场经济活力加快绿色航空发展。面向民营经济体和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汇集人才资源的政策,引导市场经济“活水”激活绿色航空建设。三是结合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强相关航空前沿技术的产业转化,并重点孵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国产大飞机后来居上蓄积力量。
来源:民机战略观察